1024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举办与时偕行,筑梦为新”——北京大学新工科文化周活动。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共青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委员会指导,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会主办。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谢冰、党委副书记熊校良、团委常务副书记范星盛,以及信科学院学生代表共同出席了开幕式。

谢冰首先阐述了1024的意义。他指出,1024不仅仅指1024日的程序员节,更蕴含了与信息科学密切相关的二进制体系,代表了当今信息化时代。谢冰老师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对新工科的含义进行解析,他指出,新工科的含义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以信息科学为代表的新兴工科学科,二是借助信息技术助力传统工科转型。接着,谢老师借哲学的人生三问: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儿、我们要去哪,阐述了关于程序员身份定位的思考。

谢冰表示,程序员极大的改变了人类近50年的生活。互联网时代的众多应用都是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的,程序员由此成为改变当前时代的重要人物。谢冰老师强调,对程序员的要求是不断迭代上涨的,要求从业人员不断去学习新东西,不断地改进新技术,发明新东西。因此信科人整个工作生涯、学术生涯都需要付出努力。因此,在工作学习之外,还要培养更多爱好,坚持锻炼身体,才能更好的从编写代码中找到乐趣、发挥创造性。

谢冰总结到,程序员与码农有着很大不同。身为北大的学子更应当做有富有创新能力的程序员,努力创造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事,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使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

 


随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熊校良发言。熊老师表达了对文化周活动的期望与祝贺,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新工科文化,在实践中增强综合素质,并宣布文化周活动正式开始。

 


开幕式后,文化周活动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举行。系列活动采用主题展示、互动体验形式,设置人机互动、蒙眼俄罗斯方块等体现代码、编程特色的主题活动,将北大新工科文化带入全校同学的视野,展现了新工科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内核,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北大新工科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