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举行2022级新生迎新大会
9月4日晚,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新生迎新大会在第二教学楼101教室隆重举行。学院党委书记魏中鹏,院长侯士敏,副院长陆俊林、王润声、邓斌,学院学工办、团委负责老师,新生班主任和带班辅导员以及2022级全体新生参加大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贾方健主持。
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一段精心拍摄的主题视频,回顾了同学们来到燕园、来到信科最初的时光。视频记录了学院老师为新生提供的温暖周到的服务,也记载了同学们“圆梦信科、强国有我”的初心和理想。
两位新生代表分享了他们结缘燕园的故事。来自22级12班的吴悦天同学回顾了他一步步走向燕园的求学之路。缘起高一时的一枚北大燕园文创书签,他对北大的认识从“美”开始,一步步体会到了更深层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展望未来的燕园生活,他表示既要从倾囊相授的大师、各有所长的同学身边携手共进,也要把视野放到电路与代码之外,看看北大带给大家的跨学科视野与人文关怀,以历史的厚重开启未来的征程,以人文的甘霖滋润科技的新生。
来自2022级3班的刘旖旎同学则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谈起。从壮美的新疆阿克苏走向首都北京,她在新疆的土地里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新疆人不畏风沙的韧劲中汲取了奔向未来的不竭动力。而走进北京大学这一方水土,她表示将时刻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引领未来,守正创新”的精神,以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以忠贞不变的爱国敬业意识,共同坚守信科人的气度、风骨与担当,保持定力,砥砺德行,让北大信科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民族书写新的传奇。
学院学生会主席、2019级本科生朱天翔同学作为老生代表,向新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他强调,进入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大学,大家需要转变观念,和别人比较的大学生涯将是痛苦、盲目、浮躁而无意义的,真正需要比较的只有自己和自己的期望与目标。他鼓励新生们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节奏,选择自己内心热爱的事情去尝试,特别是理工科同学应该尝试接触一些音乐、艺术、历史等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在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下,利用通识教育资源培养一个受益终身的爱好,也是北大作为底蕴深厚的综合性大学给予同学们最为有价值的馈赠之一。
贾方健老师介绍了学院学生工作的整体情况。他首先介绍了学院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负责老师,然后从学生党建工作、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学生教育宣传工作、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和团学工作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诸多有信科特色的学生工作活动与组织,例如一年一度的1024程序员文化节、专注14年的信科电脑小队等。贾老师也鼓励新生能够积极参加学院的学生工作与集体活动,充实自身,潜心钻研,广泛涉猎,度过难忘的北大本科生活。
侯士敏老师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对新生们来到北大信科、迈入新的人生阶段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他介绍了学院的历史和在学校“新工科”建设规划下的发展情况,并为大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积极进取,锐意创新,要坚持“学业在勤,功庸弗怠”的信心,在课内外学习中逐渐深入、全面地了解信息科学,不断汲取知识的力量。二是开拓视野,全面发展,既要埋头伏案学习专业基础,也要抬头望远拓展跨学科视野,更要走出校园,拓展对世界的认知,完善对自己的塑造。三是不畏挫折,坚毅前行,以“归零”的心态整装待发,全力以赴,做到顺境不浮躁、逆境不消沉。四是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应当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中去。
魏中鹏老师向2022级各班的新生代表赠书《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书中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魏老师寄语全体新生,牢记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嘱托,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上属于北大青年的力量。
大会在全体师生齐唱《燕园情》中落下帷幕,“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动人的旋律激励新生们要传承北京大学的光荣传统,勇担信科青年的时代使命,接过科技强国的接力棒,在随后的大学时光中刻苦学习、努力成长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