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9日晚,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第二十三期知存讲座暨信息科学前沿与产业创新课程在理科教学楼208教室顺利举办。北京大学数学系校友、创客总部合伙人陈荣根先生受邀进行了以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分享。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润声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陈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2013年至今,陈老师在从事创业孵化器业务。其业态主要是做创业的咨询,提供投融资服务,组织创业相关的活动,以及办公的场地。陈老师首次创业是2000年跟大师兄一起做电子邮件系统。他以自己的经历建议,一般如果同学们想创业,最好还是跟着师兄师姐合作一下,因为创业跟我们做学生、在企业里工作的经历都不一样,这要求的能力都不同。陈老师还介绍了创业孵化的几个案例,如信科校友陈方平创办云圣智能,主打产品是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用于巡检、城市安防等。

陈荣根进行分享

随后,讲座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有科技创新?陈老师引导大家思考,就像我们要思考课程未来学了以后到底有什么用,也要思考科技创新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他举出了信息科学史上的一个著名案例:晶体管在1947年被发明,三个合作者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利,于1956 年的时候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肯定了技术含量。肖克利本人在1955年的时候,就在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一个公司。然而公司中“八叛逆”认为用硅材料而非赭更好,两拨争执不下,自行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后来,这些人有的出来创办了英特尔,有的成为国民半导体的CEO,有的创办了AMD。这次叛逆和创新带来了“硅谷”的起源,仅七大科技巨头市值便高达12万亿美元。陈老师以这一例,与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例子,阐述了科技创新的原理:有了新的技术以后能够带来产业,能够为人类造福;有了产业,才会出来很多企业。

创造之外,另外一个科技的价值就在于改变。近几年,大家都说经济“越来越难了”,不再高速发展,都是同质化竞争。这时要生存,接下来就得靠生产力的创新。就像燃油车时代,国家支持汽车产业的政策一波一波,但没什么起色;现在在新能源车时代,中国就能在全球排名领先,有了新技术以后,产业就能升级。产业升级有一个非常大的价值:进入到价值链的高端,真正的让人民幸福。就如曾经“8亿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如今我们大部分的产业还是努力靠时间取胜,加班996,就是因为创造的价值还是比较低。而有了科技创新后,就可以实现轻松高效益,有了这个量变再变成质变,就能可持续发展。如今,也的确已经有了尊重技术的共识、市场的庞大需求和政策的支持。

讲座中,陈老师深入探讨了科技创新如何促进产业变革。不仅讲述新兴产业的例子,还讲到新的技术如何服务优化现有产业。用电池技术将燃油车优化为新能源车;借移动互联网实现网络叫车;包括先前讲到的城市安防无人机,创客总部创业者余建约2019年提出的汽车未来成为一个计算终端和移动空间的构想,都是新技术优化现有产业的案例。实际上,科技创新的目的是要去服务产业,或者说帮助产业。人工智能用于医疗,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服务机器人,都是未来可能的现实。

结合同学们是学生的实际,陈老师介绍一些与学生、学校相关,从学校出来的科技创新企业实例。一类由学生主导,如大疆创新、科大讯飞等;另一类是老师带领学生出来创业,如雅各布斯创立高通的经历。这样的创新企业集中了相关专业的人才,大家都是师生、师兄弟。此外,中国数量庞大的研究所也诞生了许多学校企业。这要归功于研究所的技术积累。

陈老师也阐述了科技创业的方法论与可能的困难:“三大鸿沟”。一是技术是否过关?二是能否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三是能否规模化?这都是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此外,科技创新时间很长,能否活下来也是挑战。那我们怎样去搭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团队呢?陈老师表示,需要一个文化。文化首先是把大家凝聚在一块,有如华为的伤痕累累仍然前行;其次便是做这个公司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能帮助社会某部分特定人群,或是改变世界。这样具有社会价值的价值观更能团结大家。

陈老师最后期望,希望同学们未来做出的科技创新,能帮助国家摆脱低端产业,摆脱996,做出中国的世界七大科技巨头,让中国人更幸福。

同学们积极提问交流

在问答环节,同学们就创业方法论与陈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有同学询问,在学校的考试思维与创业思维的区别与转换,陈老师表示,创业思维的学习角度,是在规定动作之外自主的学习,自己想办法去学点什么。同学们要先踏踏实实学好该学的规定动作,接下来花点时间规划自己,安排一下自己的额外发展,“做好晚上 8 点钟以后的事情”。

本次“知存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