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简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9级本科9班于2010年9月专业分流后成立。建班后,通过师生见面会、班委选举、专业学习指导帮助同学们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并做好专业学习规划;通过便捷的通讯工具建立完备的通信网络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达,并鼓励同学们通过班级公共邮箱和QQ群进行日常交流、共享学习资料;通过例行的班会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构建集体的凝聚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班级现有38人,其中党员占5.3%,成绩优秀率为70%。曾获“‘创先争优,从我做起’学生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活动三等奖”、“北京大学2010—2011学年度优秀班集体”、“北京市2010—2011学年度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提起9班,每一个9班人都似乎有无数的话想说:她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每位成员都能在其中感受到浓浓的关怀;她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为每位成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她铺设了一个起飞的跳板,给予每位成员追逐梦想的力量。从树立良好班风到加强党团共建,从个性发展到集体成长,9班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打造了崭新的建班模式,收获了知识和能力,也获得了学校和学院的高度认可。9班,是38名同学共同创造的幸福和感动。
心灵无间传递温暖,制度完善携手进步
在学校和学院,几乎每天都有许多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以及各种丰富的资源,为了达到“信息及时传达,资源充分共享”的目的,9班开通了丰富多样的班内交流渠道:公邮用于内容较多的通知的传送和阅读以及各种资源的分享,飞信、QQ群用于即时信息的传达和日常的交流与探讨。这些便捷有效的通讯方式,整合了38个人各自拥有的资源,也增进了大家的了解和友谊。
另一方面,为了了解大家的心声,9班还专门设计了一份《09级智能系本科班近期活动意见征询表》,组织全班同学填写活动意见和建议,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同时这也有利于使班级活动让更多同学满意并受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取向和喜好,仅由老师或班委确定活动的组织开展,就可能因为忽视同学们的意愿而无法达到开展活动的预期目的,征询活动意见和建议,满足了更多同学的意愿,也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
9班一项项日常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完全得益于9班鲜明的制度特色。
“班主任老师指导、学生骨干牵头、全班同学参与”的协同管理模式,鼓励全班同学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和班级活动组织,牢固树立同学们的集体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班级按照学生成长需求和学生自身兴趣,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如学习研讨小组、活动策划小组、素质拓展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等,让每位同学都能在相应的小组里发挥作用、展示才华。
“班主任—班团骨干—宿舍长—普通同学”四级递进班级体系,保证了班级工作能够深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细节,也充分保证了对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进行持续的观察和有效的引导。9班共选拔6名班团主要骨干,在班长和团支书的带领下按时完成学校和学院布置的各项事务,并针对各项班级活动进行探讨和商榷。而为了扩大班级活动的影响力,9班同时又非常重视宿舍这一学生生活的基本单位,通过任命宿舍长来及时了解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带动全体同学融入校园生活。
树立良好研究风气,不断攀登学术高峰
“踏实严谨、善思明辨、灵活创新”一直是9班倡导的学术风气。
在良好学术风气的引领下,全班同学均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在刚刚过去的2010—2011学年度,全班共有9名同学获得奖学金,其中张润泽同学更是以全优的成绩荣获国家奖学金。同时,王雨同学在2010—2011年度秋季学期被推荐至台湾清华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开拓了学术视野。
对于学习信息科学的学生来说,创新思维非常重要,而创新来源于实践,因此,9班同学非常重视培养自己的科研实践能力,王臻皇、张宏毅等15名同学已经加入信息科学中心和心理系的多个研究所、实验室,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商务智能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其中任东昊等同学已经通过本科生科研的中期审查,并在可视化等领域获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
在关注自身学业规划,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同时,9班还积极构建师生交流的平台,配合智能科学系的老师完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此前,智能科学专业的个别课程由其他专业的老师开设,但由于同学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因此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9班班委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调查,统计同学们遇到的共性问题,形成完整的课程设置建议,智能科学系主管教学的老师们对建议进行了审议,最终做出调整课程设置的安排,并肯定了同学们的工作,鼓励同学们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勇于承担责任。这让9班人更加明白,每一名同学都有责任更有能力为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努力追求全面发展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9班坚持的成长目标。
众所周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校内课业负担较重的一个学院,同学们课余空闲时间较少是开展班级活动的最大障碍。9班班委考虑同学们的学习安排,利用节假日机会,将班级同学组织到一起,开展形式多样、有趣味性、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也通过班级活动,让同学们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增强集体的凝聚力。9班班委充分利用信科电脑小队志愿服务、学生骨干训练营和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平台,鼓励全体同学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提高个人素质、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引下,同学们在各项活动和评比中均有着优异的表现,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0—2011学年度,多名同学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和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在集体成长的基础上,9班同学在多个方面涌现出优秀的学生骨干。在学生工作方面,郭佳奇、曾齐齐、刘真等3名同学分别担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和副主席,在学院的各项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郭宝宇、方永堃等多名同学担任北京大学爱心社、乒乓球协会和口琴协会等学生社团的负责人,为弘扬社团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方面,9班的同学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自己的爱心、体现北大学子的担当,在爱心社的支教队伍里、在学生骨干训练营的实践团中,都有9班人的身影,都有9班人的辛勤付出。
高度重视支部建设,积极推进党团共建。
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班与团的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因此班级也履行着基层团组织推优入党的职能,发挥着团结引领广大青年的重要作用。09级9班已经先后为年级党支部推荐9名优秀团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有5人正在为入党做程序上的准备,他们将为党组织增添新的活力。
在去年的“创先争优、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中,为了践行“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理念,9班积极参与到党团日活动中并荣获三等奖。活动中,党、团支部共同组织党员、团员观看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并开展以“回顾成长历程,助力青春远航”为主题的讨论活动,我们班级的党员、团员围绕如何以史为鉴、如何理解创先争优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等话题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为了响应关于建设基层党、团组织网络阵地的号召,9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创建了人人网支部主页,通过主页关注时事政策、传阅优秀文献、组织话题讨论、发布活动通知,并开展了以“我的2013,我的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毕业畅想活动。9班人希望在这个信息多元、水军兴起、充满诱惑的网络环境中,树起一种正气,吹起一股新风。
38个人,凝聚每一份智慧,凝聚每一份力量,这个集体因而更加稳固,更加温暖。短短一年多的时间,9班的风格与精神已经形成,相信那属于集体的温暖与感动将会永久地留在每个人的心里。珍存这些回忆,9班人将踏上新的旅程,将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但愿未来的日子里,当每个人拨响时间的琴弦时,还能流淌出关于这段时光的点滴回忆,还能依旧怀念在9班、在信科、在北大度过的这三载青葱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