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普及信息科学相关知识、传播新工科学科文化、促进青年人才坚持创新,响应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整体部署,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于10月18日在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中庭举办“智领先锋科创铸梦,慧启新程未来已来”2025年1024新工科文化节。本次活动由学院党委指导,学院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活动涵盖学科趣味游戏、专业社团服务、团学风采展示等多个模块,将学科特色充分融入活动实践,充分展现信科学子的创新才能、学科素养与青春活力。

活动伊始,学院党委书记严敏杰、副院长邓斌、党委副书记贾方健等学院领导来到活动现场,体验互动游戏活动,与现场同学和志愿者们亲切交流,询问大家在学院学习生活的情况。

数十个摊位在理科一号楼中庭排开,有趣可爱的学院吉祥物“攻城狮”与校内外数百名参与者热情互动。人列计算机、栈和队列、“有脚就行”等小游戏现场人生鼎沸,四驱车竞速、“遇上学分吃定学分”、“I soccer ball”活动周围阵阵惊呼,你画我猜(AI版)、创世纪——攻城狮诞生、任务资源管理器等更是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参与者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新工科特色,在解谜挑战中了解信息科学的学科魅力,在互动交流中思考未来创新。

与往年的你画我猜不同,此次活动巧妙地将AI元素融入活动,推出了你画我猜(AI版)小游戏。参赛者要面对的不止是真人,更有AI生成图片“队友”,在一次次猜测中,有AI图片和自己的心思刚好共振时的会心一笑,也有AI图片和自己心中所想完全不同时的焦急与无可奈何.......无论是用AI如虎添翼抑或与AI斗智斗勇,考验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推断能力与知识素养,同时,也体现了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实现人机共生的美好前景。

人列计算机

人列计算机小游戏的灵感来自《三体》中的经典桥段。本次活动中,同学们需要模拟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单元,通过观察,举旗等操作实现一个加法器。运算的过程与规则都使同学们十分感兴趣,让大家领略到计算机的神奇,也使很多同学活动过后主动搜索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科兴趣。
栈和队列

栈和队列小游戏中,同学们需要运用栈“先进后出”和队列“尾进头出”的性质,通过团队合作,将颜色混杂的纸杯堆叠归位,虽然途中状况频出、“游戏黑洞”队友反向帮忙,但是大家总能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任务,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
创世纪---攻城狮诞生


在创世纪—攻城狮诞生中,同学们需要使用超轻粘土,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攻城狮形象。大家各显神通,虽然成果各不相同,但是对大信科的热爱同等强烈珍贵。
前有箴言


用计算机机器的语言传递大信科真实的温暖
在“前有箴言”明信片摊位,同学们则将自己的心中所想写在明信片上,在风中摇曳的,有着用代码语言对计算机的热爱,有着对自己及他人的关爱与鼓励,也有对学业和未来成长的期许......1024文化节不仅是同学们尽情游玩学习知识之地,也是道出心声,分享温暖的精神港湾。
任务资源管理器

在任务资源管理器小游戏中,参与者将不同分值、不同编码的卡片放置在给定框架图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使其分值、编码相加符合题目要求,以此模拟计算机任务资源管理器的运行原理。活动与计算机相关知识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信科特色,兼具趣味与挑战。
往年经典活动
同时,往年的经典活动也从未缺席。“有脚就行”中,用脚踩出代码,既复习了知识,也强健了体魄;“碰上学分吃定学分”,用套圈得取“学分”,赢取奖品;“I soccer ball”,充满科技感的人机较量……1024文化节生动诠释了我们不仅是技术扎实的信科学子,更是热爱生活、创意飞扬、全面发展的北大人。




除此之外,此次活动还有着许多社团组织的支持。Linux社团进行的线上微测试考察同学们对网络知识的了解,极客实验室搭建的四驱车竞速赛则对动手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信科电脑小队让大家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架构......在一个个展位上,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快乐,更有知识以及对未来学习的憧憬与兴趣。




活动现场还设立了信科团学活动风采展示,用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了信科团学各项品牌活动,不仅帮助信科学子快速了解学院第二课堂相关情况,也向校内外参与者充分展示本科生学院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育人成果。

活动还为参与同学准备了丰厚的奖品,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并集章,凭印章兑换奖品,带着奖品与知识满载而归。


本次 1024 新工科文化节,以寓教于乐、兴趣引领为内核,完成了一场技术与人文交融的学科盛宴。活动中,既有 “用脚踩代码”“‘栈和队列’知识叠纸杯” 等紧密结合知识的创意设计,让书本知识与轻松互动形成默契;也有 AI 版你画我猜、人列计算机等合作形式的突破,将人机共生、计算机原理等专业视角,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体验,让 “攻城狮” 们在猜谜、协作中触摸技术本质。而超轻粘土 “攻城狮” 创作、明信片上的拳拳心声,又为活动的热闹之下注入了柔软温馨的情感表达;Linux 社团的知识测试、极客实验室的四驱车竞速、两支电脑小队的技术服务,则从实践维度拓宽了活动边界,让学科兴趣从 “体验” 延伸到 “探索”。
1024,这个对于信科人来说独特的数字,也是独属于信科人代码里的文化符号。活动现场,不仅信科各年级同学积极参与,也有许多来自其他院系的同学慕名而来、深度互动。整场文化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载体、专业热情的催化剂,更成为信科学子 “技术扎实、热爱生活” 精神的具象表达 —— 既展现了新工科建设中 “硬核” 的学科底色,也留存了 “温暖” 的人文温度,为新工科文化建设写下了兼具创新与情怀的篇章。未来,作为北大信科青年,我们将坚持创新引领、发扬科学精神,持续传播新工科文化,不断拓宽学科视野,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信科人的青春力量。
感谢极客实验室、学生Linux俱乐部、信科电脑小队和计算机小队对今年1024新工科文化日活动的支持和参与。
北京大学极客实验室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核心力量。作为一个以“AI驱动、硬科技筑基、跨界融合”为理念的跨学科实践育人基地,实验室汇聚了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设备,为北大学子提供了一片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试验沃土。实验室已举办1000+场实践课程,覆盖全校超6万名学生,鼓励学生跨越学科边界,在科技与人文、工程与艺术的交叉领域中探索未来,追求极致。
北京大学学生Linux俱乐部成立于2003年,是校内活跃的学术科创类社团,致力于学习研究Linux及开源技术。俱乐部负责开发运营多个校内公共平台,包括开源镜像站、PKUGit代码托管平台和PKUTeX论文写作系统,并积极投身开源社区,推动Arch Linux在龙芯平台的移植工作。除项目开发外,俱乐部定期组织技术沙龙,促进师生与开源社区、企业专家的交流,并与校内超算队、网络安全战队合作,助力同学提升专业技能。俱乐部还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合作,为社员提供参访和交流机会。
信科电脑小队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特色志愿服务,成立17年来,致力为北大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电脑维修、知识宣讲、技能培训等多项服务,让师生获得贴心、省心、放心的专业服务。已组织近百次活动,招募逾百名志愿者,提供了数千人次的服务,多次荣获北京大学“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并得到北京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多次宣传报道,展示信科青年专业、热情、奉献的青春风貌。计算机小队是新燕园首个学科专业型服务队,为师生提供电脑维修、网络维护及专业宣讲,并深入社区开展反诈宣传,两支队伍每学期联合开展活动,共同为校内外提供多样化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