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综合能力竞赛落下帷幕,并举行颁奖典礼。
第二届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综合能力竞赛于2025年1月18日至1月25日在线上举行,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开放。该竞赛以高性能和并行计算为主题,致力于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培养运用高性能计算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激励他们以全新的科技视角去探索前沿技术。竞赛由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办、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学生Linux俱乐部和未名超算队承办,并得到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九坤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小米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本届竞赛共有来自全球43个高校的413名选手参赛并进行了有效提交,并通过学信网严格核验校外选手的学生身份。经组委会评审,竞赛共产生校内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胜奖20名,校外一等奖2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20名、新生奖3名、鲲鹏昇腾计算奖10名。

4月20日,第二届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综合能力竞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中关新园集贤厅举行。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马皓、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振江、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侯士敏、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秘书长兼院长助理王新民、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副主任崔建、北京大学计算中心系统管理室主任樊春,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计算高校生态发展总监郑勇、九坤投资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都红、小米集团人力资源部高校关系经理杜娟出席本次闭幕式,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马皓回顾了在高性能计算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之下,北京大学通过国产化算力助力教学、科研及其他应用的工作,指出本次竞赛是对学校“科技创新年”工作部署的积极响应,有效地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了解高性能计算的窗口。胡振江指出,本次竞赛深度利用了北京大学鲲鹏昇腾卓越中心的自主算力,未来计算机学院将持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以培养兼具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侯士敏特别感谢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学生对竞赛出题和组织工作的贡献,勉励同学们参加各类学术科研活动,投身超算领域,攀登科技高峰,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马皓、胡振江、侯士敏在闭幕式上致辞
樊春介绍了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校级公共平台的发展情况。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校级公共平台现有5套集群,为来自校内107个单位的7389名师生提供服务,投入使用8年来,已获得2100余次论文致谢,支持近700个科研项目。平台同时致力于建立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软件体系,获得多个全国首次成就。目前,北大自研超智算一体化平台同时投入到调度层、平台层、应用层,自主研发多项应用成果,如SCOW、ShadowDesk、鹤思等,实现了算力的自主可控。

樊春分享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校级公共平台建设情况
学生代表郑希诠、徐天乐、孙远航进行比赛分享,分享了题目设计、集群构建、比赛组织的花絮。分享结束后,与会嘉宾为获奖学生颁奖。



郑希诠、徐天乐、孙远航分享题目设计花絮
郑勇在致辞中介绍了华为公司计算业务的设计理念与发展情况,并回顾了华为计算与北京大学近年来从人才培养到科研创新的合作情况。都红的分享则以“一切皆可建模 计算求解世界”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量化投资的行业前景以及高性能计算在行业中的应用。


郑勇、都红在闭幕式上致辞
北京大学开国内高校高性能计算综合能力竞赛风气之先,竞赛经过三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高校该类型竞赛的模板赛事。竞赛将一直秉承积极创新、注重品质的办赛原则,继续引导青年学生关注高性能计算领域前沿,提升高性能计算实践能力,并为领域内后续相关比赛提供借鉴、参考。

闭幕式合影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
梁浩奋 谢梓涵 周圣杰 方尤乐 田昊 郑英炜(南方科技大学) 任飞(北京邮电大学)
二等奖
冉盛文 刘新一 马文晗 焦晓宇 邢旭东 尹锦润 龚欣洋 刘仲皓 王正宇 李磊 吕先艨(清华大学) 石伊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谷丰(中国科学院大学) 杨林树(上海科技大学) 张涵锐(上海科技大学) 刘逸飞(浙江大学) 张宏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廖嘉琦(北京理工大学)
三等奖
张宁远 林乐天 任泓旭 郑志杰 韩明宇 魏涛 陈国赐 苏小鹏 于程 郭曜玮
湛梓豪 闫天娇 胡安洋 杨帆 黄博奕 张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施嘉乐(浙江大学) 张亦弛(上海科技大学) 赵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舒畅(山东大学) 庞上智(中山大学) 张玺(上海交通大学) 陈贤杰(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宗灏(山西大学)王昱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袁屹宁(清华大学) 阚纯朴(北京联合大学) 严浩宸(兰州大学) 陈贤杰(中山大学) 蓝颖俊(上海交通大学) 何文昊(东南大学) 柴子轩(兰州大学) 朱万欣(浙江大学) 张恒瑞(中山大学) 袁保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优胜奖
杜欣煜 李超 金少亮 李仁哲 江康平 扈官威 李子涵 杨锦 林联辉 杨家铭
孔启皓 王伊笛 董邦赟 戴嘉震 张家轩 侯书洋 侯佳豪 周启轩 段国阳 熊彦铭
新生奖
谢梓涵 周圣杰 张宁远
鲲鹏昇腾计算奖
谢梓涵 吕先艨(清华大学) 刘仲皓 李磊 梁浩奋 刘新一 杨林树(上海科技大学) 张涵锐(上海科技大学) 张宏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昱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