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12日晚,信科“E席谈”青年学术沙龙第十八期活动在理科一号楼1127学生活动室顺利进行。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楚梦渝老师受邀进行了以“科研就是讲故事”为主题的分享。学院团委书记吕媛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沙龙由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毛川同学主持。

讲座现场

首先,楚梦渝老师讲述了自己的博士生经历,用蒋陈凡夫老师的博士毕设的例子告诉我们“博士研究是一个系列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可以深挖博士毕设,或许对自己的科研有所帮助。有很多人认为博士毕设是一个总结,但其实博士毕设也是一个开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楚梦渝老师同时也告诉我们博士毕设对科研视野也很有好处。如果想要做哪位老师的博士生也可以先从这位老师的博士毕设入手。

然后,楚梦渝老师告诉我们一篇论文同样也是一个故事,在写一篇论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想明白我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以及如果想要一个更好的结果,那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另外,楚老师还告诉我们论文的评估标准就是读者是否信服你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部分,楚梦渝老师以自己的一篇论文为例子,这是SIGGRAPH第一批融合流体仿真和机器学习的文章之一,因为当时主流观点不认同使用机器学习研究物理,所以这篇论文实际上经历过一次退稿。这篇论文能够发出去其一是因为alphaGo战胜了人类棋手,引发一时轰动,其二是因为找到了一个别人能接受的一个切入点:细节生成。这也告诉我们在写论文时也要注意抓住别人能接受的切入点。

同学们认真聆听

最后,楚梦渝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这一部分,楚老师首先讲述了物理学的四个范(Empirical Science->Theoretical Science->Computational Science->Data-Driven Science)然后介绍了Ai与物理的融合方面,最后主要介绍了Ai for physics的知识。

在提问环节,有同学提问现在的物理仿真的应用主要局限在电影和游戏方面,不需要太高的真实度,那么与物理现实完全相同的仿真有什么意义。楚梦渝老师以扫地机器人为例进行了耐心的讲解,并且告诉我们图形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和交互,未来物理仿真的应用不止在电影和游戏,而更在于交互的仿真。

老师耐心讲解

本期“E席谈”青年学术沙龙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响应学校“学科质量年”整体部署,信科“E席谈”青年学术沙龙会在本学期持续开展,从学科质量促进学生培养的角度,邀请信息学科领域优秀青年教师为本科生介绍信息技术学科和产业发展热点和前沿话题,分享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发展道路,引导信息学科本科学生一方面开阔学科视野,增进专业认知,寻找未来感兴趣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坚定学科理想和学术追求,规划好学习科研的方向和计划,自觉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北大“新工科”建设发展战略、与世界信息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培养专业基础宽厚、创新能力突出、意志坚定、视野开阔的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