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2002年,北京大学在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微电子学研究所和信息科学中心四个单位基础上,整合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至今已二十多年。2021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北京大学作出了加快新工科建设的战略部署,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四个系升级为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智能学院等四个学科学院;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调整为本科生学院,专注于信息领域本科生人才培养,同时,与四个学科学院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北大模式的新工科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图灵班就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合作共建的计算机专业实验班,也是新工科人才培养先行先试的范例。

经过多年实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按电子信息、计算机大类招考、培养本科生的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厚基础、强交叉、宽视野、高品位的本科生培养体系。学生在一年级不分专业,接受通识教育,加强数理基础、软硬件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二年级可在每个大类内自愿选择专业,呈个性化发展。

图灵班的教学和培养实践,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乃至全院各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帮助一年级新生快速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学院推行新生导师制度,从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学业规划、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对学生加以关心、指导。学院率先在图灵班课程体系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一对一答疑”的教学模式,并逐渐推广开来,关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基于识才、选才、育才、用才全链条的理念,学院实施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A/B班的基础课程和实验班的专业课程建设,使得以图灵班入选者为代表的学科成绩优异、创新潜力突出的同学尽早进入更加深入、更加前沿的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将高阶培养环节前置。为了确保本科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水准,学院狠抓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6名、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团队4支。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图灵奖获得者、图灵班的“总设计师”John Hopcroft教授倡议并推动教育部首先在计算机领域实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也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101计划”,图灵班的课程体系也成为计算机领域“101计划”的重要蓝本之一;今年,其他领域的“101计划”系列启动,使得图灵班,乃至北京大学计算机类本科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全国,也引领了其他学科领域教育教学改革。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既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又强调与时俱进的实践训练。现有的实践教学除了不断革新的基础实验课程以外,还通过本科生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国际交流交换项目等多种形式激发、锻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图灵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带动了学院其他学生参加创新科研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学院每年参加程序设计竞赛、黑客马拉松、“华为杯”新工科创新大赛、高性能计算综合能力竞赛、信息安全综合能力竞赛等校内赛事的学生约700人次,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高校信息学科相关领域学生3000余人次参赛。刚过去的20222023学年,学院有近百人次的本科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人获得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资助、11人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启研”计划项目资助。

在当前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招生人数连续四年呈增长势头;刚刚入学的2023级本科生超过450人,全院在读学生超过1700人。与此同时,生源质量也大幅提升。位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成绩前十名的学生或入选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的人数,已经从往年的20多人增长到今年的44人。而图灵班更是成为全国优秀中学生和家长的心之所向;根据现有统计,近年来,入选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中,一半左右都进入到图灵班学习。在此我也向培养这些优秀学生的中学老师和教练们表达由衷的感谢!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始终以自主培养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兼具的信息领域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强化使命驱动,强调优者更优、以优带优,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在信息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作出变革性贡献的领军人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