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自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建立了院系-乡镇定点结对帮扶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弥渡县也于2020年顺利脱贫。
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发挥高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促进作用,加强校地间沟通互鉴,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云南省弥渡县寅街镇勤劳村党总支联合开展“乡村振兴新面貌,人才强国‘信’征程”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主题交流会。
![](/__local/7/E1/66/FB8E206070F603976413BDC5DC9_3A06FD1B_3F7C3.jpg)
“乡村振兴新面貌,人才强国‘信’征程”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主题交流会北京大学现场
![](/__local/8/21/19/524FBF9BFE746BE5B839B9E4E52_95742C6D_17C3B.png)
“乡村振兴新面貌,人才强国‘信’征程”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主题交流会云南弥渡现场
2022年11月6日上午,主题交流会在云南省弥渡县寅街镇勤劳村党总支和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2129室以线上交流形式同步举行。云南省弥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枝云,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严敏杰、党委副书记贾方健,以及云南省弥渡县寅街镇领导及勤劳村党总支党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团支部成员参与此次交流会。会议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乔冠一主持。
白枝云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自北京大学与弥渡县建立定点帮扶关系以来,在创新帮扶机制、科学精准施策、干部培训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本次主题交流会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二是要坚持知行合一,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三是要加强交流互动,促进优势互补,推动北京大学与弥渡县帮扶合作再结硕果。
![](/__local/4/69/36/902AEAA30B9FCBADF2E362C2F8A_E2DBF962_46982.jpg)
白枝云致辞
宋朝龙带领参会人员共同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西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的精彩讲授,以该主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意义。在讲授中,宋朝龙将西方金融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经济和中国公有制主导的市场经济进行对比,从西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结构与功能、中西现代化道路相生相克的发展、人类文明发展谱系中的中西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含义。
![](/__local/B/0C/E1/99DA4A8D3E7FFF737EFEC4EE98C_990072C3_340FB.jpg)
宋朝龙带领参会人员共同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在校地双方代表发言环节,各位代表从自身工作学习经验出发,分享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与体会。
镇长石文龙对寅街镇的基本情况和脱贫攻坚成果进行了分享。他对脱贫攻坚过程中北京大学和勤劳村的坚实合作进行了详细介绍,高度评价了校地扶贫合作系列成果。
![](/__local/E/6D/EE/4AF12F69C1E3FAAB94CE97A85D4_431A0136_275CA.jpg)
石文龙发言
校友马岳分享了近年来从产业入手、以合作社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经验。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和群众的积极响应下,当地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逐渐建立起以合作社形式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推进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实现合作社资金闭环巩固并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为提高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乡村共同富裕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__local/6/80/39/0F77D797116BA7763DF8D1C6D66_BA2DC8D0_3DF7F.jpg)
马岳发言
勤劳村第一书记田定方分享了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了四点心得:一是逐步推动百姓的思想启发和观念转变,从思想上为乡村振兴做好准备;二是通过同高校考古调研活动合作,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三是乡村振兴是同社会民生的改善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相辅相成的;四是当地的民间艺术团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歌作品,需要进一步的宣传与支持。
![](/__local/1/B6/38/FF65CFA5668CF07E3BE9D9B7F45_59756A8C_15676.jpg)
田定方发言
学生发言阶段,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吕杭哲、副书记刘潞分享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体会。
吕杭哲谈到,作为一名北京大学电子方向专业的学生,用信息化思想与技术服务学校以外的天地、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的责任与方向。同时,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党支部也要通过活动形式创新助力科研创新,为解决国家关键技术研发问题作出应有贡献。
![](/__local/E/E0/F5/24DBC0A78CC18827716F993F6A2_ED05779F_26102.jpg)
吕杭哲发言
刘潞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深刻地感受到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变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要注重创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要树立起坚定的家国意识,不断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出更大力量。
![](/__local/A/44/5D/1D65112A561BDF2C12ABC1067A4_06D48A39_2DF47.jpg)
刘潞发言
记严敏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技”一词被提到44次之多,可见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必须担负起科技强国的使命,以解决国家重大科研创新问题为己任,为国家的信息科学自主创新作出更大贡献。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有责任对乡村发展进行信息化建设和产业帮扶,我们要继续利用学院优势,和弥渡县的同志们一起为弥渡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__local/B/9F/58/FA33B0A0FF19E9DF91D3FC3C752_C652772D_9FC9.jpg)
严敏杰总结发言
本次交流会既是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学习活动,也是加强校地沟通互鉴的良好契机。在会后的心得交流中,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尚浩彬谈到了自己的共鸣。他在感悟中写到:“直到这十年,乡村振兴、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目标的提出,让我的家乡终于受到了关注,我一眼一眼看着道路交通的发展,一眼一眼看着企业的入驻,一眼一眼看着在外打工的游子回到这里,安家立业,一眼一眼看着家里的老人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话里话外都是对党的感激。这时我所感受到的是受益于变革的幸福感。”人民的幸福就是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全面脱贫已经实现,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困难与挑战。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当以更饱满的精神面貌、更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更不惧艰险的斗争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__local/A/68/19/2C263BF387A98DB76CB36DD4679_2590EC7C_19F40.png)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