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美国光学学会前主席Joseph Eberly教授来访

发布时间:2013-06-03

信息来源:

2013年5月24日,在“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的支持下,美国光学学会(OSA)前主席,美国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Andrew Carnegie讲席教授Joseph H. Eberly博士应邀到访北京大学,并以《浅话纠缠:施密特理论和量子动力过程》(Introduction to entanglement: Schmidt theory and quantum dynamics)和《纠缠探秘:光子与场》(Mysteries of entanglement: photons and fields)为题,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做了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郭弘主持,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甘子钊教授应邀出席,来自信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等校内院系,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计算科学中心等兄弟单位的80余名师生参加。
两场讲座关注的主题均是在量子力学乃至整个现代物理学中最神秘、最引人入胜但又最富有争议的课题——纠缠。自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提出著名的EPR佯谬并由此引发与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之间的著名论战以来,由于与定域实在论、超距作用和概率描述等物理学基本理论甚至认识论中的根本问题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纠缠一直受到物理学界的关注,数度成为研究热点,并在近三十年中成为蓬勃发展的量子信息学的研究基础。
在两场讲座的提问环节,Eberly教授详细而不失风趣地回答了在座师生关于施密特分解理论、量子失谐、薛定谔猫态、混态和纯态、纠缠度量的形式及对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适用范围等内容的问题。在讲座间隙和结束后,他也与在场师生就所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航班延误,Eberly教授不得不直接从机场赶到讲座现场,讲座结束后,仍不顾疲惫,坚持耐心解答师生问题,其高度的责任感令人钦佩。
这两场精彩的讲座引发了到场师生对纠缠等物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大大加深了在座师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相关链接:Joseph H. Eberly教授是国际著名量子光学领域权威专家,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士、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士及其激光科学分会(DLS)主席、美国物理协会(AIP)董事、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光学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光学快报》(Optics Express)的创刊主编和罗彻斯特理论研究中心 (Rochester Theory Centre) 的创建者。他于1962年在斯坦福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强场电离过程、量子光学理论、纠缠动力学等领域都做出过众多重要成果,并于2007年出任美国光学学会主席。2010年,为表彰他在原子分子中电子的局域化理论领域的杰出贡献,Eberly教授被授予Frederick Ives奖章这一美国光学学会最高奖。

DSC_04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