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全球重大挑战峰会总结-- 尉方音

发布时间:2017-08-30

信息来源:本站

全球重大挑战峰会总结

智能科学系2014级本科生 尉方音

 

依托于科技创新与创业课程提供的参赛平台和导师指导,我们团队凭借一款叫做“轻学习”的手机应用通过了全球创新挑战赛的选拔,受邀于2017年7月18日到7月21日赴美国华盛顿(特区)参加全球重大挑战峰会并进行团队项目的海报展示。

下面将分别对峰会情况和团队项目展示进行总结:

一、全球重大挑战峰会

全球重大挑战峰会(GGCS)由美国国家工程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联合发起举办,今年已是第三届。本届峰会旨在激励下一代工程师、政策制定者和广大公众去应对至关重要的工程挑战和机遇。本届峰会的四大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和乐享生活。参会者包括数百名来自中美英三国大学的学生和上百名来自三国国家工程院、政府、企业、媒体等行业的翘楚。

为期三天半的峰会无论在活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融入了精心的设计,力图让每一位参与者的收获最大化。

大会主办方对细节的投入从第一天注册时就已展现。注册现场,除了可以领到活动专属礼包之外,还可以在各大赞助商的展台学习、体验:Oculus的VR头戴设备、壳牌的核心提炼技术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前沿科技无不让人感受着科学工程界的发展为生活带来的便捷。

峰会第一天上午是商业模型总决赛,经过层层筛选后的团队依次上台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中,来自上海大学的新型高透光可变温玻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甚至把一个制成的模型带到了现场,通过与普通玻璃在控制环境下的直接比较,突出其设计的优势。参赛团队虽然分别来自中美英三国,却都在传达着同样的思想:科技工程可以改变生活,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第一天下午是主题为“如何改变世界”的学生活动。该活动分为“可持续发展”、“安全”和“健康”三大分会场,其参与者是峰会举办前夕,在所有参会学生中随机选取组成。每个分会场的学生随机组成三人小组,分别在峰会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接受相关领域资深人士提供的两场额外辅导。最终每个小组需要在一周内制作一个3-10分钟的音频或视频片段(Podcast),以反映与峰会重大挑战相关的思考与收获。我有幸被选中并加入了“安全”分会场。与我同组的两位成员都是环境工程专业的美国学生,一位是来自特拉华州的大二女生,另一位男生是即将进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硕士新生。三人虽然有迥异的成长背景,却都关注着全球性问题、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此提供解决方案。正是这种跨越国界和专业的服务社会的热情,把我们三人凝聚在一起:会期内,除了官方安排的活动时间,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面对面交流讨论,从中国的共享单车谈到美国的诚信考试。我们在交流思想的同时,也在建立一种文化的认同——三人的友情是我在峰会中最大的收获。正是这种友谊,支撑着我们在会期结束彼此分离后,仍然克服了各种困难,接力构思和编辑,最终完成了Podcast的制作。

峰会的第二和第三天主要是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的主旨演讲。演讲嘉宾包括三国国家工程院的最高领导,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主席,中国芯片公司Vimicro的CEO,英国上议院议员,来自伯克利、帝国理工学院等大学的教授、来自谷歌、Oculus等高科技公司的高级研究员等。他们作为分别来自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政府管理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贡献。其中,使我感触最大的是Vimicro的CEO邓中翰院士题为“共同应对重大挑战”和谷歌高级研究员Jeff Dean题为“深度学习在构建智能的研究中的进展”的演讲。

在后期交流中发现,很多听众都对邓中翰院士的演讲印象深刻,我也是其中备受感染的一员。邓中翰院士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曾加入IBM公司,后来回国组建了中国本土的芯片设计公司Vimicro并将其做大。他从中国最近的共享单车现象出发,介绍了中国在环保、节能、医疗卫生等不同方面在近年来的变化和突破。然而,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的强大并不是他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传达我们协力合作的愿望。他引用汉语“天下”的概念,号召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重大挑战。除了立意高远,邓中翰的演讲风格也独树一帜:他无时不刻不在流露出一种诚挚、自信与笃定。我想这也是能够让在场上千名听众在长达半小时的发言过程中聚精会神的原因。

Jeff Dean作为早起加入谷歌公司的顶尖开发人员,为多个谷歌重要的项目立下了奠基性的功劳。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我很好奇Jeff会如何向绝大多数基本无专业背景的听众介绍这一领域。Jeff的演讲可大致分为两部分:他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视觉感知、机器翻译等领域的进展和成就,然后转向介绍由谷歌开发的深度学习开源框架TensorFlow,以期为更多非专业人士提供便利、降低深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门槛。从会后观众的反应不难看出:他们都受到了Jeff的鼓舞,增强了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改善生活的期待和信心。然而,已有一年深度学习相关科研经历的我却在思考,已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沉浮的人工智能,这一次真的能够不负众望吗?于是在交流环节,我向Jeff Dean提问:人工智能真的没有过热吗?可否分析其进入“下一个寒冬”的风险呢?也许Jeff Dean并不想因此打击听众的热情,因此他面对这个稍显突兀的问题,仍然坚定地表达了对于本次人工智能浪潮的信心。我非常理解他的回答,收到他的鼓舞,我也十分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次浪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增强了我回到实验室继续做好科研的信念。

 

二、团队项目展示

我们团队以“增强个性化学习”作为参赛作品主题,设计了一款叫做“轻学习”的手机应用。

在这款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学习内容管理器,设定某一段时间内或者长期持续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母表盘,这些内容会作为我们推荐的主要内容。

当用户遇到一段1小时以内的较短的零碎时间时,通过活动钟表指针输入大致的时间长度,我们的应用就会基于用户设置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时间长短、用户所在的位置、学习目标的紧迫程度为用户推荐当前可用时间范围内最合适的学习内容。用户通过推荐内容的Deeplink一键开启学习进程。

团队项目的海报展示评比环节在会期第二天中午,来自三个国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八十余个团队参与了本次展示。我们团队中的三位成员作为代表在现场为评委和其他感兴趣的参会者详细介绍。在介绍的同时,我们也在向场内其他项目学习,并对感兴趣的项目和其团队进行了切磋和交流。

三、总结

    非常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的知识和资金支持,鼓励我们设计项目参赛并亲临会场交流体验。正如前文所分析,本次活动给我带来的收获和影响是多维度的,我也做到了珍惜、利用这次宝贵的机会,实现了展示我所在的集体、提升自我的目标。当然,“解决全球重大问题”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我也会结合此行收获,努力在之后为这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