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由13个研究所和中心组成:基础实验教学研究所、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量子电子学研究所、现代通信研究所、物理电子学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所、微纳电子学研究院、信息科学中心、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学院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这三个一级学科涵盖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11个二级学科,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5个二级学科在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教学研究实力雄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含双聘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1人),博士生导师169名。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数字视频编码与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8个部委和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和国际著名公司、科研机构组建的若干联合实验室。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每年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与高水平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数学系的计算数学专业、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几十年来,北京大学在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台百万次数字计算机150的成功研制,80年代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系统的研制和应用,90年代纳米电子学、量子电子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微电子技术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领先的指纹识别系统等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产生了重大影响。相关系所在几十年的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信息领域的人才,为我国信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成果斐然。多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就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在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学院成立以来先后有6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在国内外各类用人单位中有良好的口碑,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系、所、实验室一览表:
系(专业方向) |
研究机构 |
下属单位 |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
软件研究所 |
软件工程研究室 系统软件与中间件实验室 人机交互与多媒体研究室 计算机系统与理论研究室 信息安全研究室 北京大学贝尔实验室软件技术联合实验室 北大-Intel新技术实验室 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挂靠) |
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 |
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 北大-Intel软硬件协同设计实验室 |
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 |
计算机网络研究室 人工智能研究室 数据库研究室 长达电子商务实验室 |
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
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数字媒体研究所 |
数字视频编码与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 |
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 |
|
电子学系(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室 电路与系统实验室 |
现代通信研究所 |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卫星通信研究室 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 |
物理电子学研究所 |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量子电子学研究所 |
冷原子物理与精密测量研究室 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室 原子钟研究室 超快光学研究室 |
微纳电子学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
ULSI科学与技术所 |
新工艺新器件新结构电路国家专项实验室 |
微电子机械系统所 |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集成系统芯片所 |
北京市软硬件协同设计高科技重点实验室 |
智能科学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
信息科学中心 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视感知研究室 听感知研究室 计算智能与知识发现研究室 感知机理研究室 |
二、现行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充满获取新知识的渴望,并善于获取知识。具有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学风,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能够利用原理、方法和新技术进行分析、设计与开发,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一、两个研究方向上,能深入、系统地掌握其理论、方法,并了解本专业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和创新激情。能够承担科学研究、工程课题以及高校教学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本学科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
3.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4.身体健康。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共31学分,其中必修21学分,选修10学分
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1.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能够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技术和方法,同时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产业部门的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4.身体健康。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
博士研究生——应修学分:共18学分,其中必修14学分,选修4学分
若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则必须另外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各系招生指南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