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由14个研究所和中心组成:基础实验教学研究所、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量子电子学研究所、现代通信研究所、物理电子学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所、微纳电子学研究院、信息科学中心、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挂靠)。学院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这三个一级学科涵盖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11个二级学科,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5个二级学科在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教学研究实力雄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含双聘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4人),博士生导师174名。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数字视频编码与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8个部委和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和国际著名公司、科研机构组建的若干联合实验室。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每年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与高水平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数学系的计算数学专业、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几十年来,北京大学在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台百万次数字计算机150的成功研制,80年代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系统的研制和应用,90年代纳米电子学、量子电子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微电子技术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领先的指纹识别系统等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产生了重大影响。相关系所在几十年的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信息领域的人才,为我国信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成果斐然。多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就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在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学院成立以来先后有6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在国内外各类用人单位中有良好的口碑,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系、所、实验室一览表
系(专业方向) |
研究机构 |
下属单位 |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
软件研究所 |
软件开发环境研究室 系统软件实验室 知识与需求工程研究室 程序设计语言研究室 普适计算研究室 计算机理论研究室 人机交互与多媒体研究室 信息安全研究室 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挂靠) |
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 |
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 北大-Intel软硬件协同设计实验室 |
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 |
计算机网络研究室 人工智能研究室 数据库研究室 |
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
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数字媒体研究所 |
数字视频编码与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 |
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 |
|
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挂靠) |
|
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研究生挂靠[1]) |
|
电子学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室 电路与系统实验室 |
现代通信研究所 |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卫星通信研究室 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 |
物理电子学研究所 |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量子电子学研究所 |
冷原子物理与精密测量研究室 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室 原子钟研究室 超快光学研究室 |
微纳电子学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
新器件及集成技术研究所 |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微米纳米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 北京有源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所 |
集成微纳系统研究所 |
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 |
智能科学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
信息科学中心 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视感知研究室 听感知研究室 计算智能与知识发现研究室 感知机理研究室 |
[1] 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生由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统一管理,专业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各系招生指南
请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