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1年本科生迎新大会于第二教学楼101教室举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中鹏,常务副院长谢冰,副院长侯士敏,党委副书记熊校良、王源,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副系主任郭耀,智能科学系副系主任罗定生,学院本科生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相关老师、2021级全体本科新生以及班主任、带班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团委书记王绍鑫主持。
迎新大会现场
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随后,参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圆梦信科,强国有我”主题迎新视频,回顾了同学们来到燕园最初的时光。之后,2021级新生代表、2021级本科11班李少煊同学发言,他回顾了前往燕园的求学之路,展望了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学生活。他讲到,科技封锁、技术“卡脖子”,中华民族的复兴路走到了关键的路口。身为信科人,我们要用知识与探究为未来科技助力,借北大的多元化平台为全面发展充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上华彩乐章。
新生代表发言
谢冕先生曾在《永远的校园》一文中写到:一旦佩上北大校徽,每个人顿时便具有被选择的庄严感。无数先辈就是从那一刻起,将个人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在这片土地上点燃理想的火炬,传播文明的种子。在这光荣而庄严的时刻,魏中鹏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希望同学们不负众望,勇攀高峰。
魏中鹏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
谢冰全面介绍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从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学院特色与优秀校友几方面出发,展示了“大信科”的科研、教学、学生工作特色。他指出,北大信息学科历史辉煌,在我国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贡献了多个“第一”,包括第一台原子钟、第一台百万次电子计算机、第一个激光照排系统等等都诞生在北大。他提到,大学四年实际上是大学生涯的四部曲。从大一的脚踏实地、大二的仰望星空、大三的志存高远、再到大四毕业时的展翅高飞,希望同学们从信科毕业时能明确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兴趣,将个人成就与社会贡献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服务社会、贡献国家、造福人类。
谢冰讲话
侯士敏以“本科生的培养与成长”为主题,介绍了学院的教学组织机构、学科设置情况与教学科研平台,详细说明了本科生培养过程的目标、任务与要求。他表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重视培养学科交叉创新能力,提供丰富的本科生科研和创新实践路径,希望同学们通过四年的学习,收获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深厚扎实的知识技能与领导队伍的管理能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自主性强、基础扎实、德才兼备、引领未来的人才。
侯士敏讲话
熊校良介绍了学院学生工作的整体情况。他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重要而独特的贡献。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他希望同学们能够追随前辈们的步伐,坚定理想信念,为成为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奋斗。随后,他介绍了学院的特色活动,希望新生能够做日常生活的遵纪守法者、重大事件的理性思考者、重要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充实自身,潜心钻研,广泛涉猎,度过难忘的北大本科生活。
熊校良讲话
会议在《燕园情》的旋律中落下帷幕,“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动人的旋律提醒同学们要昂首承担起信科人的责任,肩负起北大人的使命,开启自己全新的人生旅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将持续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圆梦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