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2
信息学院与美国高通公司合作科研项目正式启动
2016年12月22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与美国高通(Qualcomm)公司合作科研项目启动会在环球贸易中心举行。高通公司高级研发总监、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侯纪磊,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谢冰教授、教育基金会拓展部部长赵琳等出席并讲话。侯纪磊总监首先代表高通公司对北大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明这是高通公司与高校首个完全落地的合作项目,希望双方打开思路,关注项目切入点,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为后续深入合作搭建坚实的平台。谢冰副院长对高通公司长期以来对信息学院人才培养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代表
-
21/12
医信种子基金项目“便携式女性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启动会举行
2016年12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信息科学联合研究种子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便携式女性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启动会在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2359会议室举行。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宋令阳研究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现代通信研究所、区域光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他首先介绍了移动医疗技术当前研究现状和本项目前期合作研究基础;随后,另一位项目负责人金鸿雁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介绍了女性卵巢功能性疾病个体化诊疗的实际需求和现有医疗系统所
-
21/12
微纳电子学研究院五篇研究论文在IEEE IEDM 2016发表
日前,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研究院为第一作者单位的五篇论文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2016年度电子器件大会(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 Meeting, IEDM)上发表。由此,北大成为本次会议被接收论文最多的中国机构;与此同时,这也是北大连续第10年在IEDM发表论文,表明我校在微纳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水平持续保持在国际前沿之列。这五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发现新型隧穿晶体管的电介击穿可靠性的新特性及其机理,同时提出并验证了基于新结构器件的改
-
20/12
医信种子基金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学影像分级诊疗系统研究”暨影像医学新型服务模式与方案专项研讨会举行
2016年10月20日,北京大学医学-信息科学联合研究种子基金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学影像分级诊疗系统研究”暨影像医学新型服务模式与方案专项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楼114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副处长韩鸿宾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家对移动医疗、远程诊断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国家级项目的申请要求,并简要概括了医信种子基金项目的设立目的和任务完成情况等。项目联合负责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量子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为民介绍了该项目技术开发进展,特别
-
14/12
余诗孟博士到访微纳电子学研究院
2016年12月12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子、计算机与能源工程学院助理教授余诗孟博士应邀到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研究院,在微纳电子大厦205会议室做了题为《基于忆阻突触器件的类脑计算最新进展》(Recent progress of neuro-inspired computing with resistive synaptic device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微纳电子学研究院“青年千人计划”特聘研究员杨玉超主持。余诗孟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器件与电路、类脑计算
-
13/12
北京大学医学-信息交叉领域合作研究成果获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
2016年11月26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华佗工程启动仪式暨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举行。由北京大学医学部韩鸿宾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量子电子学研究所王为民副研究员等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被授予第六届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设立和主办、经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医学领域重要奖项,旨在奖励在医学科技领域推动自主创新、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迄今已举办六届。韩鸿宾、王为民团队在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支持下,历
-
13/12
物理电子学研究所胡又凡特聘研究员课题组在可穿戴织物电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传统织物带来了新的能力,使得人们有可能改变与其服装和其他纺织产品交互的方式。近来引起关注的智能织物可与穿戴者或环境进行数据跟踪和交互,在人类健康、远程医疗、公共安全、国防等重要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目前这种技术的发展中,其真正全部潜力的释放,仍然存在几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与现有纺织工业技术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以及织物的可洗涤性,这对材料、器件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研究所、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胡又凡
-
13/12
物理电子学研究所彭练矛教授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延续资助
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研究所彭练矛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纳米尺度的高性能电子与量子器件的理论与方法”获批延续资助。创新群体项目旨在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彭练矛项目组长期、系统地开展纳米尺度的电子、光电子、自旋和固体量子器件相关的基础研究,探询制备低功耗、高性能纳电子和光电子器
-
09/12
崔斌研究员、郝丹副教授入选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经高校推荐、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程序,教育部人事司日前公布了445名201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建议人选。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研究所、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崔斌研究员和郝丹副教授分别为特聘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岗位)和青年学者(“软件测试”岗位)。迄今为止,我学院共有“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1名和青年学者2名。
-
09/12
张志勇教授获第19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经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初评、终评,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日前公布了15位第19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名单。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研究所、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志勇教授榜上有名,成为继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区域光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弘教授之后我学院第二位获奖人。
-
09/12
IMT-微纳电子学研究院2016年度奖学金颁发
日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研究院研究生程晓亮、毛逸飞和张立获得由全球领先的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和晶圆制造服务提供商Innovative Micro Technology公司(IMT)所提供的2016年度奖学金,以鼓励他们在使用碳氟等离子体无掩膜皱纹结构的可控制造、聚焦离子束应力引入技术、硅-玻璃键合结构(Silicon On Glass, SoG)工艺质量监控和工艺相关参数提取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2015年,微纳电子学研究院与IMT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内容之一就是设立
-
09/12
微纳电子学研究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在多功能电子皮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研究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与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陈东敏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传统压阻传感机制与新型摩擦传感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在同一器件上同时检测大小、方向不同的弯曲和正压力,大大提升了器件集成度。联合课题组一方面结合海绵材料的多孔特性与碳纳米管的高长宽比特性,设计出特殊的器件结构,从而可同时对弯曲的大小和方向加以检测;另一方面,针对电阻信号在弯曲和压力作用下所出现的信息混淆,独创性地利用摩擦起电原理,有效利用静电感应信号,准确分离压力信号和弯曲信号,从而极大提